不同的行业对质量的含义有很多种解释。
对生产型企业而言,质量是产品和服务的总体特征和特性,基于此能力来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要,这里,我很认同克劳士比大师的定义,质量就是要满足客户的要求。
顾名思义,质量目标就是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结果”。质量目标应该每年年初,由总经理制定批准,再分解到各部门,各部门依据总体目标制定各部门目标(目标值可大于总目标,但不能小于总目标),质量目标的原则应是不断改进,提高质量,使顾客满意。
质量目标按时间可分为中长期质量目标、年度质量目标和短期质量目标;按层次可分为企业质量目标、各部门质量目标以及班组和个人的质量目标;按项目可分为企业总的质量目标、项目质量目标和专门课题的质量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顾客投诉、质量审核的结果、管理评审结果、统计分析结果、不合格出现的情况、纠正或预防措施等等来发公司存在的问题,找出公司的弱项。
第二根据问题点设定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所谓可测的,一个是定量测量,另一个是定性测量。定量测量采用数据测量,而定性测量采用“好、较好、一般、差”等词测量。
如生产经营部门的合同履约率可采用定量测量:保证合同履约率100%。而设备管理部门的设备能力可采用定性测量:保证每台施工设备性能完好。但对作业层次上的质量目标应尽可能定量。
即通过检验、计算或其他测量方法可以确定一个量值,并与设定值进行比较,以确定实现程度。
第三应对质量目标进行分解与展开。公司级的质量目标一经制定,就要考虑如何进行实施,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展开。
在展开时,上一级的措施,往往就是下一级的目标,从而使质量目标纵到底横到边,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将质量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各级人员,使质量目标更具有操作性。
第四质量目标展开后,具体实施的部门或负责人,对每项质量目标要编制计划。实施计划中应包括实现这项质量目标存在的问题点、当前的状况、必须采取的措施、要达到的目标、什么时间完成、谁负责执行等,明白了应该干什么,什么时候干,怎样去干,干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以确保质量目标的完成。
第五质量目标的达成状况要进行验证。在质量目标监视和测量活动中,要检查各部门为完成质量目标制定的计划、措施是否落实,要特别注意检查各部门实施质量目标的时效性,发现问题,要及时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更好的实施P、D、C、A循环,保证企业质量目标的实现。
因为前者相对不够清晰,适合于做为公司的发展口号,而后者相对具体、明确。质量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可以传达给各部门的。
M — 可度量的(Measurable):目标必须是可量化,有数据衡量的。
比如:不能说“我们的目标是质量管理在今年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而是说“我们今年投诉率降低到3%,明年目标是1%”。因为前者是无法衡量和考核的,而后者可度量,便于考核。
A — 可达到的(Attainable):目标必须是有一定挑战性,并能够实现的。有的公司在制定目标时,要么很容易实现,要么比登天还难,这样的目标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比如:一个旅游公司的年度目标是零投诉。我认为这个只能做为公司的追求方向,因为这个目标很难实现。如果改为:客户投诉率从百分之三十降到百分之十,这样就有一定的挑战性,并且通过努力可以实现。
R — 相关联的(Relevant):目标必须是有相关性,行动、成果是配合目标的实现。制定目标一定要与公司的整体发展方向相关联和相一致的,比如提高销售收入,就是为了公司更好地发展。而不能定一些与公司发展无直接关系的目标。
T — 有时限的(Time-based):目标必须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并定时检视,检视目标、行动、成果的进度。任何目标制定时都要明确具体的时限,一定要明确在哪一段时间内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是没有意义的。
另外,最好在制定大目标时,同时制定出阶段性的目标。比如制定年度的销售任务,同时制定季度的销售指标,便于检视和监控。
无论企业的老板、高管、部门的中层管理者,在制定目标时都应遵循SMART原则,这样的目标才科学,才有现实意义,才便于执行,才利于企业的发展。
第一,确保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质量方针为质量目标提供了制定和评审的框架,因此,质量目标应建立在质量方针的基础之上。
我们可以采用从质量方针引出质量目标的方法,即在充分理解质量方针实质的基础上,将具体目标引出来,如:质量方针是:开拓创新,可以导出在一定时期内开发多少种新产品;质量方针是:顾客满意,可以导出顾客投诉率应控制在多少,等等。
第二,应充分考虑企业现状及未来的需求。既不能好高骛远,经过努力也达不到,也不能不用费劲轻松实现,这样的目标都没有激励作用。应考虑“谋其上,得其中;谋其中,得其下”,以不断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其增值效果。
第三,考虑顾客和相关方的要求。要使企业的质量目标具有前瞻性,应必须关注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充分考虑顾客和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考虑各方的要求是否得到满足及满足的程度,才能使质量目标有充分的引导作用,并与市场需求相吻合。
第四,考虑企业管理评审的结果。如果企业已经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了管理评审,那么,就需要在管理评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经过对质量目标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提出纠正措施,以改进质量目标,使更有针对性,更好地发挥作用。
(1)质量目标要有针对性、具体化、可测量,对此标准简明易懂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在策划质量目标实现时,组织应确定:
——要做什么;
——所需资源;
——由谁负责;
——何时完成;
——如何评价结果。
(2)组织内设置的具有不同权限、承担不同职责和任务的部门、项目、岗位等,都有各自相应的过程,且每一过程有其预期实现的目标。这些目标会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包括显性或隐性的存在于组织的过程中。
(3)建立质量目标时通常可采用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KPI等方法,另外遵循设定有效目标的 SMART原则,也有助于质量目标的建立。
(4)在组织管理的较高层次上,质量目标可能较为复杂,应在考虑了与组织总体绩效管理衔接的基础上,通过各过程职能、部门及相关层次质量目标的建立或分解,使其质量目标的建立更加具有其针对性。
二、质量目标的实施及管理
(1)实现质量目标是组织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核心任务之一。只有当经过精心策划并确定下来的各类目标都处于有效的实施之中、总体的实现趋势向好时,组织的总体战略目标才能趋于实现。
(3)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对质量目标的管理中,组织应以实用、有效、高效为原则,使得组织对质量目标的管理在复杂与简单、多层级与单层级、长期与短期等方面做出明智的选择和有效的管理。
(4)通过绩效评价可对质量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测量及趋势分析。在本标准的“9绩效评价”中,对组织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一一需要监视和测量什么?
一一需要用什么方法进行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以确保结果有效?
一一何时实施监视和测量?
——何时对监视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Copyright © 2007-2023 上海质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d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 沪ICP备1501735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