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从美国归来的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与法国原子核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的女儿交谈。姜 伟 摄
2005年7月1日,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在青岛开幕。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亲自向参观者介绍最新款式的海尔洗衣机。修建华 摄
声 音
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技术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这种科学工作习惯不是凭空得来的。
——钱学森
要结合新形势的要求,在产量、质量、技术等方面继续发挥表率作用,为企业的发展、为振兴青岛的纺织行业做出新的贡献。
——郝建秀
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军事上的“战斗力”和社会生活中的“物化法官”。
——王大珩
产品质量是企业管理工作的综合反映,质量要上去,企业各方面的管理都必须跟上。要真正做到质量第一,就必须加强企业管理。
——袁宝华
朱镕基同志曾经在上海说过,质量是上海的生命。我推而广之,质量是中国的生命。只有以质立世,才能成就品牌企业,也才能成就品牌中国。
——刘源张
大质量概念对企业来讲就是发展质量,这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然后用在质量管理中,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而是要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发挥作用。
——郎志正
品牌意味着市场,意味着效益,意味着话语权,意味着战胜对手,意味着征服人心。
——艾丰
维权不仅是消费者的权利,更是消费者的责任。
——王海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质量无止境,企业无边界,名牌无国界。
——张瑞敏
钱学森:中国科学家的旗帜
他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导弹之父”、“火箭之父”,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工作了逾半个世纪。1991年和1999年,他先后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55年钱学森从美国回国后,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新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由此起步。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火箭这些尖端技术,必须在质量控制上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以确保成功为最高原则,以科学求实的态度,严格按科学规律、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办事,细上加细,严上加严,慎之又慎。
创业初期,钱学森就在航天领域倡导树立起“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的“三严”作风。钱学森本人更是“三严”作风的坚定履行者。“三严”作风正是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乃至载人航天精神在质量方面的细化和体现,是发展航天事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点评:他是知识的宝藏、科学的旗帜,是中国科学家在质量细节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万无一失的杰出典范。
郝建秀:一套工作法改变纺织业
她13岁进厂当工人,不到16岁就摸索出改进整个纺织业技术的“细纱工作法”。1951年,该工作法在全国推广,全国纺织企业的产量和纱线质量大幅提高。她成了上世纪50年代全国工人竞相学习的楷模。
郝建秀原为青岛国棉六厂细纱车间的一位普通女工。1951年,青岛市各棉纺厂开展增产节约竞赛。在总结成绩的时候,人们发现,普通女工郝建秀改进工作方法,苦干勤干加巧干,皮辊花出得最少,纺出的纱又多又好。1951年7月,郝建秀独创的这套高产、优质、低耗的“细纱工作法”,被正式命名为“郝建秀工作法”,并向全国推广。
1952年5月,青岛国棉六厂细纱车间甲班第七生产小组被命名为“郝建秀小组”。“郝建秀小组”与同时涌现出来的“马恒昌小组”、“毛泽东号”机车组等一起,成为我国质量管理小组的雏形,开始了我国最初的质量管理探索。
点评:她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精神,是新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在主人翁地位得到认可后,踊跃投身于新中国建设的典型。
王大珩:追光逐电的开拓者
他不仅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光电学之父”,著名的“863”计划的首倡者,而且也是我国仪器仪表、计量科学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为我国质量发展事业做出了不灭的贡献。
上世纪50年代,国家计量局初建,王大珩就被聘为技术顾问。当时他在中国科学院长春仪器馆,指导开设了光度、温度、长度、电学等计量基准研究课题,多次代表国家计量局出国考察。后来成立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院的许多工作,特别在光度计量方面,一直得到他的关注和指导。王大珩还多次作为中国代表,参加国际计量组织的各项活动。
王大珩对新中国计量事业的贡献还集中体现在他两次在国家重大科技发展规划中,为计量和仪器仪表事业争取到了难得的发展机会。1956年,王大珩坚持将计量科研列入国家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使计量在当时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2003年,年近90岁的王大珩一如既往地支持仪器仪表和计量事业的发展,仪器仪表和计量科研项目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得到高度重视,我国仪器、计量科学与产业又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
点评:他不仅为我国仪器仪表和计量事业的发展正了名、指了路、鼓了气,而且他的思想已经成为计量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宝贵精神财富。
袁宝华:为中国企业打开一扇窗
他是中国德高望重的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奠基人,他的名字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就与中国的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长期从事经济工作过程中,袁宝华一直强调质量和管理的重要性。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时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袁宝华,先后访问了英、法、日、美、联邦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国,系统考察了这些国家企业管理的情况,他深感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于是,在他的推动下,1979年,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正式成立。他还主持制定了《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厂长工作条例》和《企业法》等重要法律法规。1983年,袁宝华又提出了“以我为主,博釆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16字企业管理方针,推动了我国企业界对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的创新。
2004年,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基金会推出以袁宝华名字命名的中国企业管理科学领域最高奖项。2005年,国际职业经理人协会授予袁宝华“国际管理大师”荣誉证书。
点评:在那个很多人甚至连一些企业领导都不明白企业管理、质量管理为何物的年代,他为中国企业打开了另一扇窗口,带领大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刘源张:播撒第一颗种子
他是中国质量管理领域的开创者,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也是目前中国唯一获得亚太质量组织颁发的“哈灵顿-石川”奖的人。
1956年,刘源张从日本回国,在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质量管理研究组,开始介绍和推广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他还与另外几位质量专家开办了国内首期质量控制讲习班,播撒了中国质量管理的第一颗种子。1960年,刘源张的著作《运筹学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出版,开启了我国管理科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先河。
刘源张参考国外经验,总结过去多年在质量管理领域的研究心得和实践成果,提出了中国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并在1980年被中国科学院授予科研成果一等奖。1980年,刘源张关于开展“质量月”活动的提议被原国家经委采纳。直至今天,刘源张仍然在为中国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四处奔波,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点评:中西结合,总结出真正的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理论,时代赋予了刘源张开拓性的使命,也成就了他半个世纪闪亮的质量人生。
郎志正:开服务业质量管理先河
他领导了我国第一家银行、第一家外贸公司、第一家对外服务公司等服务性行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开拓了现代服务业质量管理新领域。
郎志正是我国著名的质量和标准化专家,现任国务院参事、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是《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主要审定者之一。1981年出版的《质量控制方法与管理》一书,是中国最早的几本有影响的质量管理方面的书籍之一。
郎志正曾和刘源张院士一起组织了《服务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电视讲座。他还亲自翻译了国际标准ISO9004-2服务指南,制定了GB/T19004-2国家标准。他首先提出并坚持了“服务包括设计开发”的观点,为全国服务业贯彻ISO9000族标准指明了方向。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郎志正又明确提出了“大质量”概念,并不断从范畴、过程和结果、组织、体系和特性等5个方面来诠释大质量概念的内涵。
点评:“大质量”概念的提出与建设和谐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不谋而合。质量专家要站在时代大潮的最前端,质量更要紧贴时代发展的脉搏。
艾丰:品牌理论权威专家
他不仅在品牌战略上颇有建树,对中国质量事业的发展也功不可没。
艾丰,著名媒体人,我国名牌战略最早倡导者之一,是公认的名牌理论权威专家,曾担任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主任和中国第一个名牌组织———驰名商标保护组织主任。艾丰在中国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名牌战略”这个概念,全面阐述了它的内涵,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分为国家、地方、企业3个层次,提出《国家实施名牌战略建议书》、《地方实施名牌战略建议书》、《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建议书》,从理论上大力推进中国名牌事业。
在实践上,艾丰不仅参与策划发起、组织和指挥了“中国质量万里行”这个引起强烈反响的重大社会活动,而且为海尔、长虹、青岛啤酒、鄂尔多斯、郎酒集团等20多家国内著名企业做过战略咨询、企业文化策划等活动。
艾丰还就经济领域的一些问题提出不少自己的见解。在1992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中,他提出要采取“上溯一级责任”,并对“质量的市场保证体系”作了阐述,其中一些观点在质量立法中被参考和吸收,一些观点被写进了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
点评:他唤醒了人们的品牌意识,在他的推动和众多人的努力下,中国企业发展进入了注重品牌建设的新时代。
王海:个人打假第一人
1995年,他开始以个人身份打假,并获得“消费者打假奖”,成为中国打假获奖第一人。很多人已经习惯将“打假”、“维权”和他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特色词。
王海自1995年开始尝试“疑假买假”,索赔成功,从而引发了“王海现象”,也引发了社会关于“王海到底是刁民还是打假英雄”的讨论。王海买假索赔的成功在中国催生了不少模仿者,一时间,中国很多城市的大商场变得自律起来,纷纷表态要和假货决裂。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不失时机地从1995年底起连年开展大规模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打假活动。1996年,王海成立了北京大海商务顾问有限公司,从单枪匹马买假维权,到后来开公司“组织化打假”,王海的职业打假生涯已经过去14年了。14年间,王海打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给王海所著《当头棒喝》一书的序言中写道:王海打假唤起了中国消费者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功不可没。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称赞王海是中国“市场的清道夫”。
点评:虽然争论颇多,但所有人都必须承认,维权意识之所以能够日渐深入民心,确实与王海不无关系。
张瑞敏:创造奇迹的企业领袖
曾经,他因为带头砸冰箱而出名;现在,他带领的企业已跻身全球500强。
张瑞敏一上任就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1985年,张瑞敏带头把76台有质量缺陷的冰箱全部砸烂。如今,在海尔科技馆里的那把闻名遐迩的大铁锤,向人们诉说着海尔质量与品牌的故事。这一锤砸出的不仅是质量意识,砸出的还是一种崭新的观念。从此,质量意识结结实实地印在海尔人的心中。
当其他企业忙于抓产品质量时,张瑞敏的质量理念又有了升华:从抓产品本身的质量这种狭义的质量,提升到一种广义的质量,即延伸到服务。他认为,从生产线下来的产品质量再好,也不是完整的质量,要把产品的质量延伸到用户家里去,海尔在全国首先提出了星级服务的概念。在他的带领下,海尔实施全面质量战略,通过强化质量检测,时刻与全球用户和市场保持零距离,追求零缺陷的符合性和零抱怨的适用性。通过建立整合型的经营质量管理体系,海尔追求零差错的全方位市场链质量,把创新的基因植入每一个海尔员工的心中,实现高增值前提下的高增长,以卓越的全球经营质量打造百年海尔。
点评:他是中国企业质量进步的先锋人物,用质量与品牌两大制胜法宝,创造了一个神话。
Copyright © 2007-2023 上海质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d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删除 沪ICP备1501735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