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质量人的精神家园,浏览中国质量俱乐部官方网站
加入我们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

021-5296-1817

会员申请

[lrm_form default_tab="register" logged_in_message="You are currently logged in!"]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时政热点】质量月:倾听中国质量的声音

【时政热点】质量月:倾听中国质量的声音

发布时间:2019-09-18 作者:通讯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今年9月,是1978年实施以来的第41个全国“质量月”,恰值《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实施2周年。回顾质量发展历程,倾听中国质量声音,思考质量从何处来,向何处去,承载着怎样的历史使命。

1

2019年9月12日,北京秋高气爽。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全国“质量月”活动,主持召开深入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座谈会。他强调,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质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大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效率,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王勇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面检视质量提升行动工作进展,聚焦重点任务、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强化工作考核,狠抓各项任务措施和责任落实。要坚持一个一个行业抓、一类一类产品抓,深入实施质量攻关,加快标准提档升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激发企业追求高质量的内生动力。坚持“拉高线”与“保底线”并重,创新监管方式,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加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持续加强品牌建设,广泛开展宣传动员,推进质量社会共治,营造全社会共同重视和推动质量工作的良好氛围。
2019年“质量月”前夕,8月31日下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肖亚庆,出席天津市质量工作会议。
肖亚庆指出,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抓好质量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抓质量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加快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肖亚庆提出,要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着力点,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要以实现“三个放心”为落脚点,加强质量安全监管;要以深化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夯实质量基础设施;要以推进社会共治为切入点,形成质量工作合力。
在场的许多同志感慨说:这番话,抓住了质量工作的要点。
大会表彰了第三届天津质量奖获奖企业名单,天津滨海新区政府、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和平区教育局等单位负责同志作了典型发言。天津市长张国清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质量工作、建设质量强国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走“质量立市”之路,打造天津经济发展的“质量高地”。
主抓质量工作的市场监管总局选择在天津召开质量工作会议,开在天津,面向全国,拉开了2019年度“质量月”的序幕。今年全国“质量月”主题是“共创中国质量建设质量强国”,由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4个部委联合推进。
把时间倒拨整整41年。第一次全国“质量月”动员大会,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8月31日召开的,地点在全国政协礼堂,方式是广播电视大会,李先念、余秋里、方毅、陈慕华、王震、谷牧、康世恩等7位时任副总理出席会议。

“质量月”不是中国人的首创。1960年11月,世界上第一个全国“质量月”活动起源于日本。1988年10月,美国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全国“质量月”活动。

2

2017年全国“质量月”期间,9月15日,面向世界的第二届中国(上海)质量大会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发来贺信,贺信指出: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是一位大国领袖,一位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者,对于“质量”的定义和概括。
总书记同时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质量。千百年前,精美的丝绸、精制的瓷器等中国优质产品就走向世界,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今天,中国高度重视质量建设,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努力为世界提供更加优良的中国产品、中国服务。
《辞海》中的“质量”是:1. 量度物体惯性大小和引力作用强弱的物理量。2. 指优劣程度,如产品质量。
《汉语词典》中的“质量”是:1. 物体的一种性质,通常指该物体所含物质的量,是量度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2. 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
近年来,人们对于质量内涵的认识在不断深化。2005年版《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的定义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需求的能力。其中“一组固有特性”是指产品或服务性能指标的客观水平,“满足需求的能力”是指消费者或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该定义综合了质量的客观属性和主观属性。到了2015年,质量的内涵扩展为:一个关注质量的组织倡导一种通过满足顾客和其他有关方面需求和期望来实现其价值的文化,这种文化将反映在其行为、态度、活动和过程中。
关于质量的内涵:一是克劳士比从制造角度对质量进行解释和定义,认为符合制造标准和规格的产品具有好的质量;二是朱兰从使用角度认为“顾客满意的产品”具有好的质量;三是费根堡姆与格鲁科克从产品的角度认为“质量存在于产品的零部件及其特性之中”;四是田口弘一从经济的角度认为质量就是“产品上市后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大小”,损失越小质量越好。
通常说来,质量有宏观、中观、微观之分。宏观质量,如经济发展质量;中观质量,如产业质量、区域质量;微观质量,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一个具体物品的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质量提到了更加重要的战略高度。2012年11月,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的论述和指示批示,有370条之多。2014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了著名的“三个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在201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013年12月,李克强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必须是提质增效升级的发展,提质就是要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和环境质量,从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2014年9月15日,总理在中国(北京)质量大会上强调,要以质量的提升“对冲”速度的放缓,把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向“质量时代”。2016年3月,总理为第二届中国质量奖发来贺信,强调“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
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印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质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我国质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从政府牵头抓质量跃升为党委挂帅抓质量,这是《指导意见》提出的明确要求,传递的鲜明信号。

3

上世纪末的1998年,记者采访94岁华诞、有着“国际质量管理大师”盛誉的约瑟夫·朱兰(Joseph M.Juran,1904—2008),这位老质量专家预言:“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将成为和平占有市场最有效的武器,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面对21世纪的曙光,这番话既昭示质量发展的国际趋势,也概括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从历史经验来看,许多国家在经济恢复期特别是在转型期都把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德国的例子尤为突出。德国以质量强国已有150年历史,“德国制造”经过两个低谷,经历了由弱到强、由辱到荣的蜕变过程:第一次是19世纪末,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后,世界市场几乎被瓜分完毕,德国人在列强挤压之下,以剽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商标等“卑劣”手法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廉价销售冲击市场,英国人为此给德国制造扣上“厚颜无耻”的帽子。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通过侮辱性的新《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必须注明“Made inGermany”,以此将劣质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德国把这个规定出台日看作耻辱日,20多年卧薪尝胆抓质量,终于赶超了许多国家。第二次是二战之后,遭到战争重创的德国实施“以质量推动品牌建设,以品牌助推产品出口”的质量政策,制造业迅速崛起,在全球确立了“德国品牌、质量一流”的国家形象。著名管理学思想家赫尔曼·西蒙(HermannSimon)提出“隐形冠军”的概念,在全球目前拥有的2734家“隐形冠军”中,德国就有1307家,占总数的47%。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访问德国时说:中国发展需要“德国质量”,德国发展离不开“中国速度”,“中国速度”和“德国质量”的联手,将为中欧乃至世界经济创造巨大增长空间。2008年,当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讨教:为什么你们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小?默克尔的回答是:“德国制造”。
再说日本。前不久,华为掌门人任正非在回答记者42个问题时,讲到二战时期德国和日本重视质量的故事。这两个战败国都有志气,狠抓质量,以质量为引擎,没多少年就振兴了。当时他们有一个著名的口号“什么都没有了,只要人还在,就可以重振雄风”。战后的日本经济不振,“东洋货”一度成为劣质品的代名词。美国出于战略考虑,制定了帮助日本战后重建的道奇计划(Dodge Line),派出质量专家戴明和朱兰到日本讲学,传播质量管理知识、技术和方法。日本大力引进发达国家的质量管理经验,在20世纪50年代设立“戴明奖”,推动广大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从20世纪60年代起进一步提出大力实施“质量救国”战略。70年代末,日本已建立70万个QC(质量管理)小组,500万名员工参与,有效提高和保证了产品质量,日本的经济振兴被称为“一次成功的质量革命”。多年来,日本一直把质量放在重要位置,2017年,日本政府提出把“互联工业”作为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举措,通过人、机器和技术之间跨国界的联系持续创造新价值。
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世界第一”地位遭受日本高质量产品的冲击,美国政府果断提出:“若想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获得质量领域的领导地位是至关重要的,经济上的成功取决于质量的成功”。美国通过出台《质量振兴法案》,实施了一系列支持和激励企业加强质量创新的措施,在全国开展强化质量意识运动,批准设立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在汽车、半导体等多个产业领域重夺世界第一宝座,并在以信息与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中确立了全球霸主地位。美国政府在1984和1988年两次总统公告中,强调“重新确立美国的领导地位,需要对全面质量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原则作出坚定承诺”。进入21世纪,从奥巴马到特朗普,美国对制造业发展都作出了战略安排。奥巴马执政8年,发布了多项促进制造业振兴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从结构和质量方面同时着手,以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为依托推动本国制造业升级。遗憾的是,他只是控制住了制造业下滑的趋势,并未真正使制造业强劲回升。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上台后更加响亮地提出“让美国再次伟大”,并把支撑“美国再次伟大”的动力寄托在制造业上,采取了税收政策和贸易战手段,降税力度是空前的,贸易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俄罗斯政府认为,质量是国家走出危机的唯一道路,同时也是通往国家尊严的唯一道路,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质量激励政策和质量监管政策,2007年提出《国家产品与服务质量政策构想方案》,质量改进战略是以国家名义推进质量最全面和最专业的国家战略。
韩国的质量起步相对较晚,90 年代之前其低端制造业形象在全球都留下深深的烙印。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韩国产品的竞争力受到巨大挑战,從政府到企业对质量予以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开始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质量发展举措,拉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质量运动,特别是在质量、创新、品牌等方面进行了极大的投入,如在 1988 年提出《21 世纪质量赶超计划》,从 1995 年开始实行 Single-PPM 计划(质量革新计划),2000 年公布《产品责任法》《质量管理和工业产品安全控制法》,将质量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让韩国企业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自1975 年起,韩国开始创办国家质量经营大会,至今已举办 42 届。
1951年,日本设立“戴明奖”;1987年,美国设立“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1992年,欧盟首次颁发“欧盟质量奖”,德国、法国、意大利等设立本国质量奖;上世纪90年代,巴西、俄罗斯、印度等金砖国家设立政府质量奖。目前,全世界有8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国家质量奖。
许多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质量战略的确立和成功实践。纵览世界经济史,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只有十几个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成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在量的积累基础上实现了质的提升。
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副主任支树平自称“质量战线的老兵”,亲自牵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中国经济转型期质量强国战略研究”。2017年12月4日,时任质检总局局长的支树平在课题研究启动会上提出,要从四个方面聚焦重点:第一,要以党和国家战略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的思想为指导;第二,要以国际质量主要理论成果为参照;第三,要以我国质量发展生动实践为依托;第四,要以目前存在的质量问题为导向。

今年“质量月”前夕,质量学者项润的新作《质量型发展》问世。他在梳理世界质量强国经验时认为:德国、瑞士贡献了国民意识为主体的质量现象,美国贡献了质量理论与方法,日本贡献了质量工具。他的观点是乐观的:新世纪会挺起一座中国质量的山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显而易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特征。
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阐述不可胜数。高质量发展一定是也必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五个成为”即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提出了提升质量治理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观点。2018年5月27日,他为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市场监管工作专题研讨班授课时提出:
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是要大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提升质量治理水平。质量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监管的重要工作,是各地各部门的重要任务。质量治理就是综合运用各种质量手段,着力解决质量问题,使质量水平不断提高,进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动。质量治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手段,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质量治理要达到的目标。